8亿元入股 金龙铜管获重庆万州政府平台加持 李长杰反思资本市场败阵
投实君按:“不知怎么的,金龙集团忽然缺钱了。”李长杰的反思,来得有点儿迟了。
在IPO失败、资金链紧绷、“卖身”海亮股份又失败后,金龙铜管获得重庆万州政府平台的“加持”——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斥资近8亿元人民币,入股金龙铜管。
这意味着,金龙铜管从一家纯粹的民营企业,变身为一家混合所有制的企业。
李长杰披露,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不仅成为金龙集团的股东,而且即将成为金龙集团与德国KME公司合资成立的香港凯美龙公司股东。同时,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与金龙集团开展委托加工合作也已形成规模化。李长杰进一步透露,万州经开区还组建了一支额度不少的基金,将用于下一步扩大与金龙集团的“三步走”战略合作。
根据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为新乡金龙铜管销售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公司注册资本10亿,为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公司。
根据与李长杰相知甚笃的河南资深财经媒体人周健的披露,“7月初,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受让金龙集团下属全资企业新乡金龙集团销售公司的全部股权;9月30日,支付对价2.1亿元,完成了海亮股份持有金龙集团5.56%股份的收购;到了10月21日,万州经开公司、金龙与德国凯美公司(KME)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万州经开公司收购金龙在香港凯美龙公司的16%股份。与此同时,万州经开公司与金龙集团开展的委托加工合作也已形成规模化,几乎覆盖金龙集团所有国内公司。”
12月12日,李长杰接受企业家日报记者的采访,这亦是他第一次对公众反思资本市场的短板,“金龙集团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产能规模上打了胜仗,但在资本运营方面吃了不少亏。
“金龙集团从资本市场败下阵来,怪不得别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对资本市场认识浅,路子少,步子慢,而企业在粮草未行前又扩张太快了。”
李长杰透露,2016年金龙集团将实现精密铜管产销量38万吨,较上年增长10%左右。
资本运营心酸“金龙路”
2014年底,金龙集团梦断IPO;2016年5月,上市公司海亮股份终止与金龙集团重组。
2015年11月,海亮股份公告,拟向金龙股份发行2亿股并支付现金10亿元,购买金龙股份100%的股权,作价32.54亿元。同时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32.54亿元。
不过,今年5月13日,在申请停牌四天后,海亮股份公司披露《关于终止重大资产重组事项的公告》,终止原因为“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
海亮股份投资部人士解释,“金龙股份股东除了铜管业务外,还有其他矿山、电池等业务,而这些业务占据了金龙较大的资金,超过5亿元。原先我们预计在今年5月底解决这个问题,但最后审计发展这些占用资金又增加了1亿元,这样上会肯定是无法通过的。”
而此次并购尝试实际上也为金龙铜管今年业绩依然带来一定促进作用。海亮股份2016年半年报显示,上半年海亮股份铜加工产品销量为20.36万吨,同比增长64.86%,其中委托金龙股份加工的产品销售量为7.05万吨。
“重组开始的时候,我们与金龙签订了过渡的安排,包括在委托加工业务的合作等,这个协议签订期限为2016年底。”海亮股份投资部人士介绍。
不过,海亮股份也在公告中表示,交易终止后,海亮股份与金龙股份有意进一步深化合作,在现已开展的委托加工业务基础上,双方将继续探讨包括但不限于扩展委托加工范围、租赁经营等其他合作方式。
此外,2016年6月,金龙集团与万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重庆市、河南省的支持下,万州经开区正与金龙集团按照“三步走”的合作战略,有序开展实质性合作——第一步进行委托加工合作,第二步开展产能合作,第三步推动资本合作,最终实现互利共赢。
2016年7月以来,万州经开区直属国有独资公司——重庆万州经济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已斥资近8亿元人民币,与金龙集团开始实质性战略合作。
工商信息显示,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股权结构为:周永利等45位自然人持股45.17%;李长杰持股28.835%;渣打直投持股13.38%;GS Direct GD limited持股5.56%;海亮集团持股5.56%。
用股权换取生存权 金龙保卫战
根据周健在微信公众号“键指财经”的描述,近一年来,李长杰和金龙集团的董事会成员几乎踏破了各级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金融单位的门槛,递交了大量需要救助或支持的材料,其中一个最为核心的“请求”是,金龙集团愿以股份置换现金流。
金龙集团主管销售的常务副总徐明回忆:“因为资金不足,生产单位是天天围着我要铜材料,销售员是天天拿着订单问我要铜管,财务上是天天问我要回款资金……这一年我是头焦烂额、东挪西借地过日子,现在想想都让人感觉害怕。”
各方都做出了积极回应。国务院参事、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陈全训到金龙集团调研外,将金龙的困难形成《关于河南金龙集团资金紧张的情况的报告》,呈报国务院。随后,中国银监会明确指示各金融机构要对金龙集团不抽贷、不压贷,为企业“雪中送炭”。
河南省各级地方领导对金龙集团目前的遭遇高度重视。省金融办、省银监局等部门先后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如何支持金龙集团的发展。新乡市也先后两次召开金龙集团债权银行专题工作会,对进一步帮助该企业中短期解困、长期良性健康发展做出具体的安排部署。
截至11月底,金龙集团共使用转贷资金30次,累计金额达到21亿元。
即使是上下游合作商,也伸出援手,和金龙集团“抱团取暖”。格力电器保证每个月有1万多吨的订单,美的、海尔主动为金龙集团提供供应链贷款,一些铜材供应商慷慨地借铜给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面对整个行业的不景气,大家都深知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李长杰深知,“要彻底解决金龙的资金困难,要做的就必须进行股权置换,给金龙输入新鲜的资金‘血液’,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激活金龙的创新力和发展力”。为此,除了与海亮股份接触之外,他还不断寻找其他具有实力、真正能托起金龙大盘的重组方,其中甚至接触到了中信资本、中国有色、甘肃白银公司这样的业界大佬,无奈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谈判大多搁浅下来。
据周健称,在最困难的时候,李长杰曾经亲自写过一封求助信:“对于未来的战略,金龙从来没有对外夸过海口,如今遇到问题了,金龙的发展雄心和国家责任感已无遮拦。一般的重组只能维持金龙的生命,只有把集团整体交给对方重组改制,金龙才能够金戈铁马,继续驰骋国际市场。”
显然,这些充满情怀的“告白”内容仍然让重庆市有关方面敏感觉察到了某种战略性重组契机,所以,自今年5月份开始,当地先后派出两批专业工作组到金龙集团调研,并在7月份正式敲定重组计划。
可谓兵贵神速,几近“抢亲”。
在成为“混合所有制”之后金龙集团痛定思痛,正在作出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
其一,重新回归并聚焦主业。将铜管制造的闲散产能向规模生产基地集中,最终形成新乡、重庆、广东、上海四大生产基地,“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同时稳定铜管产量,把失去的订单夺回来,努力达到50万吨的最高年产量。
其二,发展好新能源产业。金龙集团拥有生产锂电隔膜的自主知识产权,隔膜产量国内第一。在放开经营权限的前提下,该集团下决心通过股权出售、出让、借壳等重组方式,最终实现锂电隔膜、动力锂电等产业股权结构的市场化。,
其三,进行系统的资产清理。除铜管、锂电以外,把其他所有影响其进入资本市场的业务板块进行重组、整合、剥离,该关停的全部关停,通过系统“瘦身”让企业轻装上阵。
1、上市未捷 金龙铜管将被最大竞争对手并购 李长杰英雄泪满襟
2、16亿银行贷款倒逼金龙铜管入海?江浙企业何以斩获豫最大民企
3、雪上加霜!海亮股份并购金龙铜管终止 金龙须近2亿元回购海亮已持股份
【2016收官大课】12月17日-18日,坐标郑州,银行、信托、券商、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保险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私募基金、平台公司、政府部门、实体企业……速速约起哦
咨询方式:
◆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投实小秘书 咨询
◆直接拨打咨询电话:
18638696760
0371-86598810
◆直接点击下面图片查看详情